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

重刻製作 (remastering) 這話題 (1)


我的雜誌的一部份工作,是向讀者推薦「發燒」碟。
現代錄音已經愈來愈好,或者應該說:平均質量高。對於錄製技術和器材的掌握已成熟,所以甚少出現昔日的所謂「衰聲」錄音了。
有一位主筆打趣說,「衰聲錄音面世」才是應該報導的 news 哩。
 
反而重刻製作 (remastering),則比較容易引起話題。
 
記得多年前,跟一位出版量豐的 remastering engineer 談話。
我提出,現代的擴音器都沒有音品控制 (tone control,即高低音的增減掣),令人們惟有買「神經綫」來為音響調味。
 
那位先生答:「發燒友家中沒有EQ,就要買我的碟喇 - 由我為他們扭EQ。」
 
當然,remastering器材不會只是一台靚 equalizer,還有許多硬件、軟件。更關鍵的,是主事人的耳朶。
 
對於堅持「頭版最原汁原味」的朋友,大概不會(或很少)認同「發燒再版」的。
 
為什麼?因為再版工程師幾乎無例外地,會在産品中表現他個人的音響美學;而這個東西,則絶少酷似原版的。
 
或者,這是市場規則:你要在市場上站得住腳,産品必須有自己的特色。
 
這是好事,還是不好呢?
 
下回談吧。
 
 
 

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

一強一(稍)弱





波利尼(Pollini)的史特拉汶斯基《彼得魯什卡三個樂章》加普羅科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,我當然有「西德製造」的CD碟。
 
 

播放Esoteric SACD,氣氛比西德CD版更熾烈,令人不自覺手舞足蹈。
其實還不是同一錄音!

但就硬是覺得:彷彿是另一個。(差别真大)

SACD的聲音清晰度是驚人的,它亦明顯比西德CD版厚聲一些。

對於本來聲音已「夠厚」的hi fi系統,可能在某些時刻會「過份飽和」。但對於很平衡的音響系統,只有好處無壞處。




第四張近來買的Esoteric SACD,一如我買的時候所想:弱一些。


它是安塞美(Ansermet)指揮Mussorgsky的「畫展」及「禿頭山之夜」(荒山之夜)。瑞士羅曼德(Suisse Romande)樂隊在這個品位的SACD製作中,技術局限無所遁形。
錄音是Decca那個時期的()水準,但AnsermetMussorgsky詮釋,不是我最喜歡的。

我愛烈性一點的,犀角分明的,較「炫耀」的。

Goose-bump quotient 特別高

昨天講,Esoteric SA-CD上的傅尼葉(Fournier)與舍爾(Szell)的Dvorak Cello Concerto,給搭子搶了風頭。


「正印」成了搭子的,還有卡拉楊與 Sivatoslav Richter的柴鋼協 No.1(封面是該錄音)

跟在後面的是Wislocki指揮華沙愛樂、由Richter彈琴的RACH 2Goose-bump quotient特別高 !
錄音與製作得好的音樂軟件在良好的Hi-Fi系統上播放,使你用「新鮮的耳朵」去聆聽,並重新思考這自以為已聽到很熟的詮釋;甚至重新思考音樂本身

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

效果真到令人震驚


昨日聽了新買的一些SACD,最震驚是FournierGuldaBeethoven Sonata in A, Op.69。聲音的realism,是我要不斷提醒自己:FournierGulda並非真的在我家為我演出![按:Fournier GuldaBeethoven Sonatas全集,藝術檔次高過前者跟Kempff合作的一套。]

當然,這是我在自家System A (Oppo 105 + PrimaLuna前後級 + Dynaudio三十週年‘Sapphire’喇叭) 上聽到的效果。

換用System B (source不變,但 amp loudspeakers檔次低一些)...... 「冇哂癮」。

SACD 上的 Szell指揮的Dvorak Cello Concerto,慘成了搭子 (filler);哈哈!

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

懷舊阿根廷——阿根廷的鋼琴音樂


懷舊阿根廷——阿根廷的鋼琴音樂

Mirian Conti

Steinway & Sons 30010

 

Mirian Conti是一個被低估的阿根廷裔美國鋼琴家。她長期住在紐約,已錄了不少CD,主要是南美或美國當代作曲家的音樂。轉戰軟件業的史坦威又怎會錯過她的拿手好戲哉!ContiCD小冊中寫道:「懷舊是一種嚮往,無論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內心疼痛所帶來的回憶:圖像,氣味,觸感,音樂的留戀之情。」本碟選曲包括了許多能代表阿根廷之鋼琴獨奏音樂,跨度從20世紀二零年代到今天。

歐洲和美洲在上世紀二零年代都有新的音樂發展。阿根廷在不斷尋求一把「國家的聲音」時,出現了很多種表達方式;CD上的作曲家出生於十九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三零年代,許多是基於民間音樂或流行的舞蹈而創作。無論是用浪漫或現代的音樂語言,棱角分明的多調性抑或甜美的印象派,他們毫無疑問是阿根廷的。Conti在節奏,音色,裝飾,踩踏瓣和聲部分析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,這是融合了本能和智慧的優秀演出。 [劉志剛]

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在香港換「牛」

在「隔山買牛」之前,做了點查詢:加拿大電壓跟香港不同,能轉用 220 伏特嗎?
我不想用降壓火牛。
中環非凡音響的老闆說,應該 OK。大概是打開機箱,撥兩個掣罷。

把 Cyrus 2 + PSX 送交凡哥。他檢查過後,告訴我 PSX 果然是撥兩個掣就能轉為220V;但 Cyrus 2 不行,必須換220 的牛。
也惟有那麼做。

凡哥:「既然你是配合 Cyrus 2 使用的,我幫你配一對`寶樹牛'好嗎?因為此時 Cyrus 2 的功能是 pre amp,毋需大 power;配一對,左右聲道獨立。」
「你話點就點啦,凡哥。」

音響效果很滿意。

Cyrus 2 與我的緣

廿多年前,擁有過英國 Mission 的 Cyrus 2 合併式擴音器。
那不是我的第一部。(那是 JVC )
Cyrus 2 是我轉用前後級 (分體式擴音機)之前的最後一台 integrated。

其實 Cyrus 2 有專用的 power supply,叫 PSX。價錢跟買一部 Cyrus 2 相若。
當年不是沒想過買 PSX 的,但怎夠「閃亮」(心理上) 的大件頭分體式擴音機吸引?
那台  Cyrus 2 賣了給誰?忘了。

當胞弟想買擴音機,問我買甚麼時,我倒是強力推薦他找一部童碼鞋鞋盒般大小的 Cyrus 2。

若干年前,他的那部 Cyrus 2 出了點問題,交給我叫我去維修。
我辦妥了,弟弟卻說,不等着用,先放在我處,要用才取回。
一直沒有取回。
它的表面「甩青」(有可能弟弟曾使用不適當的東西去拭過),但聲音還是挺健壯的。(我偶爾要「點著」它,不然電容會乾的)

後來買了 Dynaudio 「三十週年」 Sapphire 座地喇叭,我曾用弟弟的 Cyrus 2 去「嚇」人:且勿論聲音靚不靚,驅動力Cyrus 2不是問題。三千元 integrated amp 推十萬元 loudspeakers 而推得「掂」,是令人刮目的。Lawrence 說,聲音很忠實。

當然,我有前後級去服侍 Sapphire。
但亦想過去鴨寮街找一部二手的 PSX。
我還有一對避震梁的座地喇叭,單一部 Cyrus 2 當然推得掂;不過「強化」它自然更妙。

有次在鴨寮街碰到一對:Cyrus 2 + PSX,叫價4800元。
店主說,一定要一對出售。
心想:說不定遲幾日就有單獨的 PSX 出售。走人。
回家,又想:$4800一對,不貴;不如買下,叫弟弟取回本屬於他的 Cyrus 2 吧。

翌日再去鴨寮街。
賣了!


去年,無意中在 eBay 見有一對 Cyrus 2 + PSX 放售。賣方在加拿大。價錢很平,低過4800港元!
機不可失。
但那人說不會寄出國。

那時,Lawrence 人在加拿大。我請他代購,然後寄回香港。

他就跟物主聯絡。
「他住在Waterloo,距我家兩小時車程。那人叫我去他家驗貨兼取貨。」Lawrence告訴我。
「那太麻煩你了。」
Lawrence:「沒事。」

他去了。代我買下。

「難怪他不肯寄出國。他沒保留原來的包裝盒子。郵遞過程中有任何閃失,是賣方負責的。」Lawrence 解釋。
我請 Lawrence 寄回香港,他不肯:「我也沒有原裝盒子呀。我給你親手帶回來,hand carry,免得撞壞。」
我不能接受這個建議。兩件加起來,十分重的。
但 Lawrence 堅持。

終於他帶回來了。天呀,是十二分重!

這就是 Lawrence —— 我的摯友。

用「圓夢」去描述我得到  Cyrus 2 + PSX ,不對;是誇張了。
這購買「事件」卻令我對 Lawrence ... 不懂怎樣形容內心的感恩。



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

Lehar Kalman Thielemann


Christian Thielemann, Staatskapelle Dresden

Happy New Year – Operetta-gala

DG 479 0929 (CD+DVD)

 

喜慶吉祥

 

德累斯頓國立樂團有悠久歷史,在歐洲地位崇高,卻沒有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」那樣的婦孺皆知之招牌盛事。2010年,在其候任總監Thielemann統籌下,第一屆除夕音樂會展開;顯然是想跟維也納愛樂分庭抗禮,主打是德語輕歌劇,同樣是旋律美麗、節奏動人。對於喜歡「聽唱歌」的朋友,是無比吸引的。2010年用《風流寡婦》作賣點,出動美國巨星弗萊明。

可是,2011年那一屆沒有出CD。卻原來是遲來的筍盤:以Bonus DVD 形式(足九十分鐘長),跟2012德累斯頓2012除夕音樂會CD,一起面世!2011還是Lehar Gala ,音樂選自微笑王國、帕格尼尼等劇目。演唱者包括Angela Denoke, Piotr Beczala等。最出風頭是DenokeOscar Straus的一首showstopperThielemann不指揮,坐着聽。2012除夕,則用Emmerich Kalman的輕歌劇作音樂會主題。原本,當紅女高音Diana Damrau掛頭牌;卻臨時不能來;德累斯頓輕歌劇院的一姐Ingeborg Schopf救場,獲得巨大成功。Piotr Beczala再添食,亦馬到功成。Kalman的音樂很有型格,Thielemann證明他是世間難求的同時擅長重型大歌劇與輕歌劇的指揮家。 [劉志剛]

Handel Rinaldo Dantone


Prina, Fritsch, Abrahamyan, Pisaroni, Dantone

Handel: Rinaldo

Opus Arte OA1081D

 

哈利.波特 style

 

歌劇,在巴羅克時期是主流的娛樂。最收得的歌劇自然要像今日荷里活A片那樣,令觀眾目不暇給。當年已十分注重舞台的特技,吊「威也」不罕見。劇本不乏怪力亂神者,韓德爾的Rinaldo是箇中佼佼。故事發生在十字軍東征時期,除了政治、愛恨,還有巫術。名導演Robert Carsen想像力的確豐富,把故事發生的時間放在近現代,主要場景是一個大班房,而劇中主角,是仿如哈利.波特的人物!他是個被同學欺凌的新生,惟有幻想自己是個大英雄,維持心理平衡。Carsen炮製的Rinaldo讓人聯想到Harry Porter讀的Hogwarts巫師學堂,學生手執「灰地奇」棍棒;結尾一場大戰成了足球賽。又有實驗室爆炸的小插曲。原劇本裏的女巫師,由教師搖身一變,成了穿膠衫的SM女王。而基督徒武士換成學校風紀。

一眾十分「唱得」的歌手完全投入,樂在其中。最歎為觀止是Sonia Prina努力踏著飛天單車(吊「威也」飛得很高!)  show-stopper,現場觀眾樂不可支!全劇唱、奏皆一流,但風頭,還是給導演搶走。 [劉志剛]

Handel Giulio Cesare Dessay Haim


Zazzo, Dessay, Abrahamyan, Leonard, Haim

Handel : Giulio Cesare

Virgin Classics 0709399

 

導演建功

 

這是我看過的第四齣《凱撒大帝》DVD了。Decca 製作紅了導演Peter SellarsOpus Arte 那個則紅了歌者Danielle de NieseHarmonia Mundi 的一齣雖有著名如Andreas Scholl來演唱,相對而言是暗淡了些。Virgin這個其實蠻不錯,首先導演Laurent Pelly把場景設在博物館的倉庫,現代工人搬運古代石像,包括凱撒大帝和龐培的。Chorus開始,木架上一眾石人頭竟開口(真正唱的是幕後的合唱團)。劇中的角色逐一穿古裝現身,現代人似乎看不見;難道是鬼魂?我鍾意這設計。眾主角配角都唱得好,尤其Isabel LeonardSextus人靚演技佳。Lawrence Zazzo飾演凱撒也是完全讓人信服。DVDNatalie Dessay作封面人物而且酥胸半露(來自扮下人色誘凱撒的一幕)Dessay一向誇張的演技在此略嫌過火,就不太令人信服了。她喜歡滿場飛,今次在橫臥的巨型石像身上跑來跑去 (跟地面有一定距離),看見都「牙煙」! [劉志剛]

Elgar Carter Bruch Weilerstein Barenboim


Alisa Weilerstein,
Daniel Barenboim,
Staatskapelle Berlin

Elgar Cello Concerto,
Bruch Koi Nidrei,
Carter Cello Concerto

Decca 478 2735

 

被英倫樂壇譽為「新Du Pre」,美國人Alisa WeilersteinElgar Concerto自然引起人們的聽欲。(她自言從小就以Jacqueline Du Pre做偶像,十二歲已自學這協奏曲) 但,跟Jacqueline的老公巴倫邦拍檔、錄這首名作,Weilerstein的心理壓力不少吧?二人其實在此前,曾聯同柏林愛樂玩過這曲子,並發行DVD……

至於這兒的Elliott Carter作品,由巴倫邦與馬友友2001年在芝加哥首演。巴倫邦把它介紹給DeccaWeilerstein;怎料CD未發表,Carter已逝世,變成了紀念作曲家。Weilerstein趕得及向Carter當面請教詮釋此曲的要領,她指出,艾爾加的協奏曲和Carter的從每個方面來說都是南轅北轍的,放在一起,互相complement;我倒認為,毋需一塊兒欣賞:Elgar滿是暮氣與緬懷而卡特充滿幽默與戲劇性。也許,Weilerstein覺得這兩首曲子很能示範一隻cello所能表達的多種情緒;這倒是千真萬確。

WeilersteinElgar演譯跟Du Pre的大大不同,雖同樣「熱」,但少點悲慟多一分貴氣。(少用滑音)  Weilersteinvirtuosity完全克服卡特給cellist的技巧難題,你只會感到這作品很「好玩」!  [劉志剛]

Debussy Shostakovich Cello Sonata Grimaud Gabetta


Helene Grimaud, Sol Gabetta

DUO

DG 479 0090

 

為甚麼兩位本屬不同廠牌的當紅演奏家忽然合作,炮製這張錄音?原來,她們去年參加某音樂節,趁機合奏且一拍即合,頗有相逢恨晚之感。(明星級soloists一齊玩,未必有良好chemistry)這台75分鐘以上的節目,正是她倆在音樂節演出的——經「實戰」驗證成功。

我不喜歡把音樂或演奏「性別化」,但聽過之後,又確是很難避開不用「細膩感性」,「纖柔」、「富彈性」這些形容。你何止不難感受她們演奏時是多麼開心,甚至能「看見」她們邊演奏邊眉來眼去的交流。是的:她倆顯然在互相啟發。音樂充滿生命力。曲目有德布西和蕭斯塔高維契的大提琴奏鳴曲,布拉姆斯第一奏鳴曲,舒曼三首「幻想小品」Op.73。對喜愛大提琴或chamber music的樂迷,這實在是難得的盛宴! [劉志剛]

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Jurowski


Soloist, Vladimir Jurowski, London Philharmonic, etc.

Wagner :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

Opus Arte OA1085D

 

人情味濃

 

近年Bayreuth已開始失去華格納聖廟的地位,多得Wagner後人思想極前衛,齣齣Euro-trash製作,睇到Wagnerites吐血。Productions可以前衛,可以玩up-dating,但一定要make sense。這産品刊登的劇照包括雜技人蹬高蹺拋樽,但無論音樂或視覺方面都令人愜意,不是捨本逐末。

英國Glyndebourne是出了名的劇院不夠大,其實地方細有細好。Glyndebourne從來以intimacy見長,導演David McVicar這台《名歌手》有相當細緻的佈景,細節例如Hans Sach亡妻的畫像,在HD拍攝機鏡頭下,盡入眼底。這齣寓意年青人「自我發現」的好戲在McVicar手上,開展平穩卻絶不沉悶。歌唱演員舉手投足自然,Gerald Finleylieder singer的觸覺去揣摩Han Sachs內心世界, J.M. Kraenzle頻頻撥頭髮的小動作令他演的Beckmesser特别入型入格,這角色可以是搞笑,可以乞人憎;Kraenzle這一個惹人同情。Marco JentzschWalther靚仔又好聲,飾EvaAnna Gabler好聲又靚女(儘管一把年紀)[劉志剛]

Strauss Die Frau ohne Schatten Gergiev


Gergiev, Amonov, Khudoley, Umerov, Sergeeva, Savova

Strauss: Die Frau ohne Schatten

Mariinsky MAR0544

 

最佳video版本

 

《沒有影子的女人》被認為是史特勞斯與劇本作家Hoffmannsthal合作的巔峰作,兼是前者最華格納的歌劇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這包括長篇獨白與場景之巨著,配器與聲樂文本稠密,色彩豐富,富戲劇深度。歌劇人物有神界的,有人間的,具童話色彩;卻也是工薪階層的愛情故事。

今日它與玫瑰騎士和莎樂美齊名,但即使世界頂級歌劇院亦難得上演。除了因為總譜要求164件樂器外,要cast五位頂尖的歌唱家(否則應付不了作曲家的高要求)也不易;還需要舞台特技效果。

英國導演Jonathan Kent與設計師Paul Brown,在古色古香的馬連斯基大劇院裏大放異彩;展現精神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反差,有巨大氣勢。第二幕,一棵樹代表一個大森林;第三幕,那棵樹倒掛着,原本向上生的樹枝成為(劇本所需的)向下的樹根!染工的送貨小汽車,此時懸吊在半空。在第二幕,來自神界的合唱者從洗衣機爬出來,唱完原路走,實在是神來之筆!此外不少地方用projected video交待,富節奏感。[劉志剛]